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桐乡市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现有各类公益性场馆并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场所,把素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城市的人文历史、社会的实践功能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桐乡市青少年学生文化生活品质,团桐乡市委遵循“四结合”原则,积极推动青少年第二课堂校外活动基地建设。
一、公益服务与社会运作相结合。
一方面,各类公益性场馆好发挥第二课堂主平台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与内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按照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要求,提供有特色、差异化的服务。提高第二课堂公益性活动社会化运作水平,在不以营利为目的前提下,提高运作效率,满足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需求。
二、有序组织与自主参与相结合。
一方面,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活动规范、活动要求,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起青少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提高场馆青少年学生参加活动的便利性,降低活动的费用,使青少年学生都有条件、有机会、有时间、有兴趣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鼓励青少年利用假期,根据兴趣爱好,自行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三、整体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一方面,注重各基地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提升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上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思想道德、礼仪规范、乡土人文等方面,形成高品质、富有桐乡特色的青少年形象和风采。另一方面,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培养兴趣、个性发展,通过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
四、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一方面,注重第二课堂与课堂教育的有机衔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体验性和生活性,增强课堂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活动进行科学、人文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特长的培养,为学生成为有特长、有爱好的专业化人才奠定基础;注重向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创业能力。
桐乡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校外活动从2015年启动,在桐乡市城区以及濮院、崇福、乌镇、石门几大镇开始实施,经过2-3年的努力,到2018年,形成以各街道(镇)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场馆为主体、其他各类素质教育基地为补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桐乡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校外活动基地网络。该网络将成为我市广大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第二课堂基地的建设,我市将形成管理网络健全、运作机制完善、场馆效益提升、学生踊跃参与、青少年素质全面提升的青少年校外活动新局面。